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炎性脫髓鞘性疾病,主要影響大腦、脊髓和視神經。炎症、脫髓鞘和軸突變性是引起臨牀表現的主要病理機制。然而,MS的病因仍不明。最廣爲接受的理論是:MS最開始是一種以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爲特點的炎性免疫介導性疾病,隨後該病以小膠質細胞激活和慢性神經變性爲主。
全球約有280萬人患有多發性硬化症,平均每10萬人中有35.9人受影響。患病率在不同地區存在顯著差異,通常與地理位置和種族相關。高發地區包括歐洲、加拿大南部、北美、新西蘭和東南澳大利亞,發病率爲每10萬人中60至300人。而赤道附近國家的發病率較低,亞洲和非洲國家的發病率約爲每10萬人中5人。在中國,MS被認爲是低發病率地區,但近年來的研究顯示,患病率有所上升。
MS起病的平均年齡爲28-31歲,臨牀疾病通常在15-45歲變得明顯,但偶爾也會早至出生後最初數年或晚至60多歲發病。女性平均起病年齡比男性早幾年。
多發性硬化症的症狀多樣,取決於受影響的神經部位。主要危害包括:
① 運動功能障礙:肌肉無力、協調性差、步態不穩,嚴重者可能導致行動困難或癱瘓。
② 感覺異常:麻木、刺痛、燒灼感等感覺異常,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③ 視力問題:視力模糊、視野缺損,甚至視力喪失,常因視神經炎引起。
④ 認知和情感障礙: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抑鬱和焦慮等心理問題。
⑤ 膀胱和腸道功能障礙:尿急、尿失禁或便祕等。
這些症狀可能反覆發作並逐漸惡化,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
目前,尚無根治多發性硬化症的方法,但多種治療手段可減緩疾病進展、緩解症狀。
幹細胞治療
以幹細胞療法爲核心的神經重建方案是繼傳統治療後最有潛力的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方法。幹細胞可以促進神經再生,修復已損傷的髓鞘和神經元,對多發性硬化症具有結構性修復功能。
① 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減少髓鞘破壞;
② 可促進神經再生,提高運動與感知功能;
③ 安全性較高,適合多種亞型患者;
④ 有望減少對傳統免疫抑制劑的依賴;
⑤ 在專業機構指導下進行,療效更具保障。
1. 免疫抑制與調節治療
該治療通過使用如干擾素、免疫球蛋白、抗CD20抗體等藥物,抑制免疫系統異常攻擊,減緩復發頻率和炎症反應。對復發緩解型患者尤爲有效。
2. 急性期治療:在疾病急性發作時,使用糖皮質激素(如甲潑尼龍)進行大劑量衝擊治療,以減輕炎症反應,縮短病程。必要時,可進行血漿置換或使用丙種球蛋白。
3. 康復與輔助治療
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語言康復等綜合干預方式,能夠延緩殘疾進展,提高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心理輔導與家屬支持同樣不可或缺。
聯合生命國際醫學中心專家表示,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其患病率因地區和種族而異。雖然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通過綜合治療和支持,患者可以有效管理症狀,改善生活質量。